2011年9月4日星期日

不再是新鮮人了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踏進了學習生涯裏一個新的階段,由銅鑼灣高士威道120號搬到了香港薄扶林道,由一個中學生變成了一個大學生。

剛進大學的時候,我對大學的一切有很大的期盼,也十分急切的想要改變自己,成為一個稱職的大學生。也許是想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由一個一心只想考進醫科而不重視社交的學生變成一個適合讀法學跟商科的大學生,我積極地參與幾乎所有可以參加的活動,不錯過任何一個識人的機會。到了今天回想起來,那個拼命改變自己的我真是有點可笑。

一年級的大學生被稱為「新鮮人」(Freshmen),而掛着這個免死金牌的我們在做錯甚麼事的時候,總是可以跟自己說很多藉口。作為大學年紀最小的一群,學長跟大學甚至是實習時的老闆總是給我們很多機會。我在做 summer intern 的時候,不懂得甚麼法律上的東西就會跟自己說「這是當然的,我又還沒有學過」。一句沒有學過就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真是不負責任。

在對外的時候,我們是所謂的精英,香港大學的「大學生」,但是其實無論在心態還是實際的學習模式上,我們跟中學時根本沒有分別。跟別人炫耀的時候是「知識份子」,做錯事或要負責任時卻變成還沒有識應大學生活的「學生」,「新鮮人」這個身份真是十分便利。

中學跟大學生活對我來說最大的分別,就是大學的人比中學的更要拼搏,甚麼都要鬥一番。無論是在 GPA 上、CV 上,甚至是衣著上我的同學們總是不甘後人,在每一個方面的激烈競爭令人透不過氣。可能是我讀的科的問題,大家都是在中學各種考試和課外活動上的優勝選手,不習慣輸給別人,結果就是大家狂背 past paper,署假開始讀書等等我以為中學才會發生的事情屢見不鮮。的確,這些中學的讀書方法對應付考試、過4爆4.3可以說是最有效率的。可是,我們作為法學系的學生,這些方法對於我們未來執業時真的是沒有太大用途。要知道,律師個人的思考能力,可是會影響到當事人的一生。可是偏偏法律專業證書(PCLL)的成功入讀率只有六七成,以至大家都被逼用這類方法去競爭,爭取入讀PCLL以得到成為律師的資格。這種惡性的競爭,希望來年可以因為比較重邏輯思考的科目而得到改善。

一直一直,我都對自己沒有太大的自覺,只是遊戲人生的玩樂,以及煩惱一些不值得煩惱的事情。直到最近,我開始有mentee以及師弟妹,開始感覺到自己已經不再是新鮮人,而是一個 Year 2,有過一年經驗的大學生。我不可以在把大學生活當成未知的冒險,而給自己許許多多的藉口,而是要腳踏實地的承認自己的不足,然後認真的向前走。大學的第一年就好想是一個中學生發了一個在大學裏上堂的夢,而現在夢醒了,要面對現實了。


其實剛進大學的時候,需要seniors的幫助、別人的諒解和通融也是無可厚非,但若然你把它當成一種必然或是捷徑,甚至培養成依賴,那就真的要檢討一下了。

新的一年我有許多東西想要嘗試,加上第二年的課程比較忙,所以大概只有週末的時候才有時間更新,希望大家多多見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