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老鼠的啓示

今天,是我們班同學第一次體驗解剖老鼠的實驗。面對二十八只蒼白的老鼠屍體,我們二十八人(包括老師)各有不同的體會。

經驗豐富的老師,當然是氣定神閒,即使有鮮血溢出亦沒有半點慌張,有大將之風。雖然她示範的作品不是太完美,但總算能夠為同學帶來一個解剖大概的印象,令我們不至於手忙腳亂。

同學當中,有人在勉强完成解剖後決定以後不想當一各醫生,亦有不少人表示要重新考慮自己的前途,不過當中最令我印像深刻的,是一個立志行醫的同學。

老實說,這位同學給我的印象是相當勇敢跟有自信,喜愛具有挑戰性的實驗,而不是會害怕跟猶疑的人。不過,他在看示範的時候已是面有難色,認為解剖老鼠太殘忍。而在解剖中除了在弄出血時認為自已對不起被解剖的老鼠,不願意移去老鼠的身體器官,多次表示「我受不了」,甚至在解剖完畢後嘗試為老鼠縫合皮膚的切口,及不願意把老鼠的屍體棄致於垃圾筒內。

當然,我十分敬佩這位同學對小生命的敬重。但是,這樣想和這樣做有用嗎?老鼠死了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無論你怎把它的皮膚切開、內臟取出、舌頭拉出也對已經死了的老鼠毫無影響。因此,我認為我們應該將着眼點放在如何從解剖中學習知識、得到經驗,以不要令老鼠的放犧牲白白浪費。有人說過至,外科醫生的技術是建立在病人的屍體上的。這也許有點兒誇張,但的而且確,一個成功的外科醫生在他的行醫路途上必定經過無數失敗。若然他只顧執着於不能改變的事實上,停濟不前,便沒有可能成功,也沒有可能在未來去拯救更多的人。只有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並從中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將之應用在未來,人才可以進步,才可以向前邁進。因此,只要我們是抱着求學而非玩樂的心,即使我們以老鼠的身軀去實驗,甚至把它的身體弄得支離破碎,亦無需感到過份內疚。

至於我,老實說,對解剖老鼠並沒有甚麼特別感覺。遺憾的是,我記錯了在解剖中的一個程序,以及有少量出血,不是做得太好。希望下次我可以有所進步,在不久之後dissection workshop 跟 open days 中順利完成示範。

最後,附上兩位同學比較成功的解剖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